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
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430109 领域代码:085208
一、培养目标
围绕电子信息与通信产业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培养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要求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是: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身心健康,具有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善于合作的团结精神和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
3.掌握电子工程或信息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具有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领域的外文科技资料和文献,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
2.图像处理与虚拟现实
3. 可视化技术
4.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
5.网络技术及应用
6.智能传感与物联网技术
7.现代电子系统设计
8.智能电网及其测量技术
9.通信信号处理与系统
10.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
11.视音频信号处理、编码与传输技术
三、学制和培养方式
1.学制2年
本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年限为2年。一般不能推迟毕业,但若有特殊原因,例如课程重修、休学、论文问题等原因,本人申请并经批准,可延长半年至一年,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三年。
2.培养方式
采用“三段式”,即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工程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3.导师配备
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负有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的主要责任。导师必须具有与本领域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
四、学分和课程设置
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不少于24学分,实践8学分。
1. 学位公共课 必修 6学分
2. 学位基础课 必修 6学分
3. 专业基础课 必修 6学分
4. 专业及跨学科选修课 不少于6学分(课程可在专业教学计划表中选修课栏选取,允许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其它学科方向开设的专业课。)
5. 实习实践环节 必修 8学分(考核成绩记录在案。)
(1)教学科研实践。研究生在校期间除课程学习外,还需参加各类教学、科研实践活动。
(2)工程实践。完成实践环节的实习后,由实习单位出具学生的实习情况鉴定,学生需撰写和提交专业实践报告。专业实践报告主要介绍在企业的实习工作(技术开发、产品调试、市场调研、技术支持等)情况和工作总结。
学院组织专家对学生的实习鉴定和专业实践报告进行审阅并给出实习成绩评定,不通过者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6. 补修课,对于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须补相应专业本科主干课程至少两门,课程成绩记录在案,不计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参照本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五、中期考核
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中期考核工作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学期进行。成立中期考核领导小组,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其目的是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保障研究生顺利地由课程学习为主的阶段转入工程实践和论文写作阶段。
六、学位论文
论文应该能够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1. 选题。工程硕士论文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或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的设计或其研究专题,或是某一企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大项目中子项目的设计或其研究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
2. 开题报告论证。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科学调研和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提交课题论证报告,并在学科组作开题报告。学科组就研究生所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工作进度、预期成果等进行论证和审核,经批准后正式确定论文题目。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程,应包括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内容、进行方式和完成期限。
3. 论文中期检查。在论文工作期间,学科组要进行阶段性论文中期检查,按时写出各阶段工作情况,导师审查,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由学科组评议,及时采取措施并报研究生处备案。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硕士学位论文。
4. 学位论文的要求。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一份工程设计或一份研究论文。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完成后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
5. 答辩和学位授予。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分要求
|
学院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
培养类别
|
全日制
|
工程领域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学科代码
|
430109
|
覆盖二级学科
及代码
|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4)、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1)。
|
培养目标
|
围绕电子信息与通信产业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培养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要求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研究方向
|
(1)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2) 图像处理与虚拟现实;(3)可视化技术;(4)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5)网络技术及应用;(6)智能传感与物联网技术; (7)现代电子系统设计;(8) 智能电网及其测量技术;(9)通信信号处理与系统;(10)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11)视音频信号处理、编码与传输技术 。
|
基本学习年限
|
2年,最长3年
|
总学分
|
总学分≥32学分,其中课程≥24学分,实践≥8学分
|
课程设置
|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中文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学位公共课
(6分)
|
ZS231001
|
第一外国语
|
3
|
80
|
1
|
考试
|
|
XS21100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考试
|
|
XS211004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1
|
考试
|
二选一
|
XS211005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1
|
考试
|
学位基础课
(6分)
|
ZS101001
|
矩阵论基础
|
2
|
36
|
1
|
考试
|
|
ZS101002
|
随机过程及应用
|
2
|
48
|
1
|
考试
|
|
ZS101003
|
模式识别
|
2
|
48
|
2
|
考试
|
|
专业必修课
(6分)
|
ZS101004
|
最优化理论
|
2
|
36
|
1
|
考试
|
|
ZS101005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
2
|
48
|
2
|
考试
|
|
ZS101006
|
现代通信原理
|
2
|
36
|
2
|
考试
|
|
专业及跨学科选修课
(研究方向课程)
|
ZS103001
|
知识产权与专利文献撰写
|
1
|
18
|
2
|
考查
|
至少选6学分
|
ZS103002
|
信息检索
|
1
|
18
|
1
|
考查
|
ZS103003
|
信号检测与估值
|
2
|
36
|
2
|
考查
|
ZS103004
|
现代传感技术
|
2
|
36
|
2
|
考查
|
ZS103005
|
虚拟现实技术
|
2
|
36
|
2
|
考查
|
ZS103006
|
计算机视觉
|
2
|
36
|
2
|
考查
|
ZS103007
|
数字图像处理
|
2
|
36
|
2
|
考查
|
ZS103008
|
小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
2
|
36
|
2
|
考查
|
ZS103009
|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
2
|
36
|
2
|
考查
|
ZS103010
|
传感器信息处理
|
2
|
36
|
2
|
考查
|
ZS103011
|
现代DSP技术与系统设计
|
2
|
36
|
2
|
考查
|
ZS103012
|
半导体集成电路
|
2
|
36
|
2
|
考查
|
ZS103013
|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
2
|
36
|
2
|
考查
|
ZS103014
|
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
|
2
|
36
|
2
|
考查
|
ZS103015
|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
2
|
36
|
2
|
考查
|
ZS103016
|
交流调速系统
|
2
|
36
|
2
|
考查
|
ZS103017
|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
|
2
|
36
|
2
|
考查
|
ZS103018
|
FPGA设计与应用
|
2
|
36
|
2
|
考查
|
补修课程
|
ZS103019
|
信号与系统
|
0
|
36
|
1
|
考查
|
不计学分
|
ZS103020
|
数字信号处理
|
0
|
36
|
1
|
考查
|
工程实践环节(8分)
|
|
|
8
|
|
|
|
8学分
|
培养环节及要求
|
培养环节
|
具体要求
|
培养环节安排时间
|
学分
|
设置目的
|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
学院规定
|
课程学习计划:入学1个月内;
论文工作计划:第2学期
|
因材施教
|
2.论文开题报告
|
学院规定
|
≤3学期初
|
1、科研能力
2、创新能力
3、论文写作
4、过程管理
|
3.综合考核
|
学院规定
|
≤3学期初
|
4.论文答辩
|
学院规定
|
第4学期末
|
5.实践活动
|
学院规定
|
第1-4学期
|
1.0
|
综合能力训练
|
6.学术交流
|
学院规定
|
第1-4学期
|
1.0
|
7.同等学历或跨学科考生补修本学科主干课程
|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
|
本学科主要文献、书目(强化专业理论知识)
|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称
|
作者
|
考核办法
|
备注
|
1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
|
课程考核
|
选读
|
2
|
数字图像处理
|
|
课程考核
|
选读
|
3
|
数字信号处理
|
|
课程考核
|
选读
|
4
|
信号检测技术
|
|
课程考核
|
选读
|
5
|
小波理论及应用
|
|
课程考核
|
选读
|
6
|
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
|
|
课程考核
|
选读
|
7
|
中国科学
|
|
开题报告
|
选读
|
8
|
电子学报
|
|
开题报告
|
选读
|
9
|
自动化学报
|
|
开题报告
|
选读
|
10
|
通信学报
|
|
开题报告
|
选读
|
11
|
计算机学报
|
|
开题报告
|
选读
|
12
|
仪器仪表学报
|
|
开题报告
|
选读
|
13
|
电子与信息学报
|
|
开题报告
|
选读
|
14
|
信号处理
|
|
开题报告
|
选读
|
15
|
IEEE Trans. On Signal Processing
|
|
开题报告
|
选读
|
16
|
IEEE Sensors
|
|
开题报告
|
选读
|
17
|
Sensors and Actuators
|
|
开题报告
|
选读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