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yxk/sds/283835.shtml
山东工商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挖掘实践资源、优化培养方案、毕业生跟踪反馈、导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了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一、挖掘校内校外实践资源,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校内和校外两类实践平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载体。我校拥有智能信息处理省级重点实验室、感知技术与控制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车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未来计算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校内导师的实验室等,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内实践条件。我校有北京拓尔思、东方威思顿和持久钟表等近10家企业研究生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较好的校外实践环境。
二、优化培养方案,强化培养过程,加强毕业生跟踪反馈,保障培养质量。
1.优化培养方案。先后到国内多个知名院校进行调研,邀请威思顿和持久钟表等企业和院校专家反复论证,修订与完善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2.强化培养过程,保障培养质量。学校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提升培养质量的制度保障。
(1)培养层面:a.采用“课程学习+工程实践+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并进行中期考核,对中期考核合格者,安排进入工程实践阶段,不合格者,按有关规定处理;b.实践过程监督。不定期组织督导专家,随机抽查记录学生实践情况;c.工程实践考核。学生实践结束后,由实践基地出具考核鉴定意见,学生提交报告,相关考核小组审阅,并结合随机抽查情况综合给出考核成绩;d.学位论文考核。主要包括选题、开题审核、论文中期检查、论文评审等环节,其中论文评审环节需要有2位本领域的专家进行匿名评阅,按照相关规定,评审环节实行一票否决,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
(2)学校层面:学校有45个文件,构筑了招生、教学、资助、淘汰、监督和学位管理等规章制度,是提升研究生全过程培养质量的制度保障。
3.加强毕业生跟踪反馈,持续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持续跟踪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并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用人单位等方式获得相关的反馈意见,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研讨,适时调整培养方案,持续改进培养模式。
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巩固实践基地,吸纳企业专家进课堂。
1.导师队伍建设。选聘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担任企业导师,同时激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开展深度技术交流与合作,丰富校内导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导师队伍建设框架如下图所示。
导师队伍建设框架
2.实践环节制度建设。学校制订了相关规章制度,从实践目的、内容和方式等都有详尽说明及要求。
如上图所示,学生与实践企业之间采用双向选择的模式,双方达成一致后,学生按照规章制度办理相关手续,进入专业实践环节。
专业实践结束后,相关考核小组按照制度要求严格考核,通过者进入培养的下一个环节,未通过者,学生须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延期毕业申请,并重新进行专业实践。
3.实践基地建设。我校现有烟台东方威思顿、烟台持久钟表和北京托尔思等10多个企业实践基地,其中烟台东方威思顿实践基地是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在基地,学生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参与具体研发工作,企业通过实践考察可以筛选到合适的学生以补充企业人才队伍。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深度合作,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4.企业专家进校园。通过开办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邀请企业专家走进校园,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和需要的人才规格等信息。既能开阔了学生视野,又能使高校及时洞察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紧紧围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个主题,围绕校内校外实践,培养方案、导师队伍、实践基地等要素,初步形成了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系。